• 微信
  • 微博
  • 繁体字
  • 索引号: c365109--2020-0083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东湖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06-11-01 14:14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分享到:
    2006年东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 浏览量:
    • 【字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东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5年主要工作

    2005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竞争力明显提升的一年。一年来,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实施“三产富区、开放强区”战略,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三次、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区域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5年,全区经济再次实现了快速、高效发展: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7.26亿元,增长17.2%,其中三产增加值123.4亿元,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26%;实现财政总收入9.1亿元,增长45.13%,地方财政收入2.23亿元,增长20.32%;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6亿元,增长30.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亿元,增长15.5%。

    三产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国内著名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成功落户我区,标志着叠山路金融服务街打造取得重大突破;引进五星电器、步步高连锁超市、新一佳连锁超市等知名企业,三产经济综合效益有效提升。胜利广场、时代广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江中置业、天骥花园、中大花园、经纬府邸等一批高品质房地产项目相继落户。上凤凰坡社区、新公园路社区被评为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点。胜利路步行街全年举办承办各类会展及公益活动107次,营业额、税收分别增长37%和32%,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授予首批“中国最具升值前景商业街”称号,并被评为江西省“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

    全民创业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围绕“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这一主题,积极为投资创业搭建服务平台。组织个私民营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及相关经贸洽谈、招商引资、产品促销会等活动。依托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开展商业性互助性信用担保,为9家中小企业提供了2412万元的贷款担保,促进个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2005年全区新增个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395家,新增注册资金1.3亿元,实现利润3.2亿元,税金3亿元,同比增长55.8%和28.6%;个私民营经济总产值89亿元、增加值23.9亿元,同比增长55.5%和55.1%。

    ——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效。积极推行审批办证首席代表制、行政委托制,区统一审批办证中心在全省率先通过了“政府服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精心组团参加省市在北京、香港、澳门、昆山、厦门等地举办的招商引资洽谈会,成功举办了南昌(福州)东湖区招商引资推介会,组织小分队分赴全国各地招商20余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区考察洽谈600余人次。在中国南昌第四届金秋经贸活动月期间,举办了第四届百花洲社区文化艺术节“崛起南昌、放歌洪城”大型歌舞晚会和首届胜利路步行街时尚购物节,进一步宣传推介了东湖。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4家,实际利用外资3702万美元,增长40.06%,实际利用内资9.39亿元,增长73.1%,出口创汇2860万美元,增长3.2倍,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内资分别高出全市平均增速21.09和32.62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各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街道财政所和社区工作站已经成立,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下移和权力下放工作已经到位,并在社区开展了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人性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竞赛活动、“四送”服务进社区、社区干部技能比武等一系列活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企业改制深入推进,积极稳妥地实施了27家区属工业、商业企业的资产和职工身份双置换改革,实现了南昌微型电机厂与江西清华泰豪有限公司的成功重组,闯出了区属企业改制靠大做强成功发展的新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全区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财政资金使用得到全面监管;建立了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协作配合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全年节约采购资金123.88万元。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纵深突破,公开招聘了6名副科级领导干部、60名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激活了用人机制。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效,撤销区卫生防疫站,组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为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职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引向深入,全面完成第三轮“百路大会战”66条道路的综合改造,完成马家池社区、射步亭社区等居民生活区的排污管道综合改造。顺利实施了阳明路东延工程和青山湖截污西渠改造工程等7个项目的拆迁安置工作,拆迁面积达17.91万平方米。完成了章江路、射步亭等4231平方米的D级危旧房改造及毛家园、下沙窝等6座公厕改造。兴建了章江园休闲广场等公共休闲绿地,新增绿地面积1.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7亩的开放式精品公园贤士湖公园已正式向游人开放。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开展万店整治、小街巷整治、“六小”整治、集贸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打造了建德观路、保赤仓路等“六小”样板街,建立了全市第一家“标准化”集贸市场—墩子塘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市场。在全市市容环境质量每季度考评及全市两次创卫模拟检查中均名列第一。“城中村”改造成效明显,全年兴建农民公寓22幢,改建6座旱厕为水冲式厕所,改造村级道路2条,拆除违章农房559处。成立贤士湖管理处环卫工作站,将“城中村”环境卫生纳入到城区统一规范化管理轨道,“城中村”环卫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社区建设步伐加快。圆满完成东湖区第六届居委会和区划调整后的首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百花洲街道刘将军庙社区、公园街道上营坊社区率先在全市实行了社区干部直选、户代表选举模式,新招录了75名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青年充实社区干部队伍。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公园村被列为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委会。充分利用国债项目资金,精心打造大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火神庙社区服务站等24个精品社区点。积极开展“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活动”,区民政局、百花洲街道被评为“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活动”先进单位。

    ——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大力推进“科技进社区”,在56个社区兴建了一批科普橱窗走廊、阅览室、社区科普站。积极推进国家级“《纲要》行动计划课题”实验区和全国信息技术实验区工作,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圆满完成全省“两基”复查年检受检工作;投资1600万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了南京路小学异地重建工程,启动了东湖青少年宫教学楼扩建工程,城北学校教学楼重建工程顺利竣工。精心组队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踩街活动,积极开展了社区群众歌会、“社区周周乐”等文艺活动,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光荣称号及第四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铜奖,刘将军庙社区被评为全国“四进社区”文化先进社区,我区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城区”。积极做好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8家,成功打造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被评为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承办全国部分城市城区第二十一届卫生改革研讨会,打响了东湖卫生品牌。组团代表江西省参加2005年全国全民健身路径比赛,再度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区培智学校智残运动员参加全国特殊奥林匹克田径赛,荣获了12枚金牌、11枚银牌、12枚铜牌的优异成绩;举办东湖区“天天来锻炼、周周打擂台、月月有竞赛”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社区群众体育生活。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维权服务,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区”。区档案馆晋升为省一级综合档案馆。圆满完成了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区普查办、彭家桥街办被评为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国家级”先进集体。人民武装工作不断加强,区人武部被南京军区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军区评为先进人武部。妇女儿童事业大力发展,我区被评为2001-2005年全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人防、老龄、红十字会、工商、技术质量监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办、双拥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参政议政,制定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细则,全年办复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45件、政协委员提案93件,办结率达100%。认真做好“四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基层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区司法局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深入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决算审计等各类专项审计工作,强化建设工程招投标、教育收费等工作的执法监察,全面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社会政治稳定再现新面貌。全年新增从业人员7775人,占全年任务的139%,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393人、困难群体1336人。累计发放小额贷款462万元,直接帮助224人创业,带动700余人就业,创新小额贷款信用社区担保机制,发放信用社区小额贷款23万元,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评为“省再就业小额贷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人事系统先进单位”。完成低保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全年为3317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941.53万元。积极开展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全年发放医疗救助金100余万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区刑事立案总量同比下降20.77%,稳步推进综治“6+1”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夯实综治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工作,在10个社区设置了安全宣传长廊,建成全市首家安全消防自救演练培训中心,向消防隐患重点地区的豫章街道环丘街居民进行了消防知识现场培训并免费发放了消防灭火器材;兴建三经路消防工作站和滕王阁社区、党家巷社区等8个社区消防自防自救点;一次性购买1.4万余套消防器材,解决了3000余栋居民楼消防设施不达标问题。开设信访流动接待站,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稳妥有效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难度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916件(人次),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十五”工作简要

    回顾随着2005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我区“十五”计划的实施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团结全区人民,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开拓进取,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城区面貌的大变化、社会事业的大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大提高,谱写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为我区“十一五”时期的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十五”时期,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递增22.2%;财政总收入按新口径统计年均递增44.73%(按老口径统计年均递增38.42%),比“九五”末增长3.2倍;地方财政收入按新口径统计年均递增13.61%(按老口径统计年均递增32.76%),比“九五”末翻一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第三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83.9%,比2000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三产经济主导产业地位更趋显现。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投资环境显著改善,“十五”期间全区共新批外资企业76家,五年累计实现实际利用外资994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9.15亿元,出口创汇4875万美元,其中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内资分别比“九五”末增长了51倍和13倍,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太平洋百货、必胜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抢滩东湖,吸引外资内资规模增大、质量提高。个私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个私民营经济总产值年均递增38.9%、增加值年均递增37.7%,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十五”时期,全区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路更宽了,灯更亮了,花草树木、休闲广场更多了,大街小巷更整洁了,城区夜色更美了,古老的东湖展现出新的风采。五年来,全区综合改造各类道路190余条,总面积达470.02万平方米,对八一大道、阳明路、中山路、胜利路、叠山路等21条道路进行了沿街立面的美化亮化工程,城区道路品质显著提升。改造修建化粪池1647座、下水沟管9.75万米,城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改建改造D级危房1.56万平方米、低洼危旧房5.4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取得实效。完成了城内东、南、北“三湖”的整治和美化亮化工程。兴建了二七北路、百花洲等11个市民休闲绿地广场,新增绿地面积5.6万平方米,实施了东湖住宅小区、杨家厂住宅小区、龙基时代广场等一大批提升城区形象的重点工程。投资1600万元建成的全省首条商业步行街—胜利路步行街已成为南昌的“城市名片”、“城市窗口”,风格别致的江大南路商业街成为了洪城商业的又一新亮点。以创建“四城”为抓手,文明南昌行动如火如荼,形成了全民创建的热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区环境卫生管理更趋科学规范。同时,随着财富广场、八一广场、玉带河、阳明公园等一批市级重点工程的建设实施;随着恒茂花园、江中花园、阳明锦城、聆江花园等一批批花园式住宅小区的相继建成,城区面貌有了极大改观,居民生活理念和品质有了极大提升,省会中心城区现代都市魅力已经逐渐显现。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十五时期,全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各项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保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五年来,全区先后荣获了"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婚姻登记先进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等光荣称号,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四套班子的团结协作和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及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扎实基础,得益于区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省、市机关,中央和省市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驻区部队的关心帮助。在此,我谨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东湖区改革和发展大局的领导们、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需稳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有待解决,城市管理水平与现代文明英雄花园城市建设还有差距,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任务依然很重。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切实创新工作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予以解决。

    “十一五”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6-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东湖区加快发展、快速崛起的重大机遇期。“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科教文卫中心区、和谐诚信文明区”的中心目标,围绕“核心城内求质量、核心城外求增量”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产富区、开放强区”主战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全面优化人居环境,积极完善城区功能,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切实增强综合实力,努力实现东湖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协调发展,为构建繁荣和谐进步东湖而不懈奋斗。

    “十一五”期间,东湖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战略目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5%;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1%;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

    新增从业人员3万人;

    全民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8‰;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主要工作任务

    (一)争创产业发展新优势。1、坚持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战略,实施以产业集聚为主的布局调整,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基本形成“四圈四带”的现代服务产业功能空间布局结构,“四圈”即以八一广场—八一大道为轴心的中央商务圈、以滕王阁为轴心的环阁文化旅游观光圈、以百花洲—东南北三湖为轴心的环湖娱乐休闲圈、以阳明路—青山路为轴心的现代服务休闲娱乐圈;“四带”即胜利路—中山路时尚购物带、中山路—八一大道—叠山路金融服务带、滨江路—青山湖西岸商务休闲风光带、洪都大道景观商业带。2、坚持开放产业环境,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把利用外资的着力点从招商引资转向招优选强,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大项目。进一步推进商贸、旅游、文化、卫生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开放,拓宽利用外资领域。

    (二)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区属企业改革,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区属企业职工身份、资产双置换改制完成80%。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推进税源建设,不断壮大财政实力。

    (三)争创人居环境新优势。以建设“现代文明英雄花园城市”为总目标,科学谋划,聚力推进,完成低洼危旧房改造,完善城区路网建设,努力提升和拓展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高品位、高质量地实施城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提升中心城区形象;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加强现代文明城区建设。

    (四)争创和谐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创业富民战略,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潜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业东湖。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东湖。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建设和谐平安东湖。

    2006年主要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区开辟新思路,增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十分重要的一年。2006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核心城内求质量、核心城外求增量”的发展思路,以“三产富区、开放强区”为主战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点,加速产业提升,加快开放步伐,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全民创业,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城区建设步伐,提高长效管理水平,营造一流城区环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设繁荣和谐进步东湖。

    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171.99亿元,增长17%,其中三产增加值146.2亿元,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财政总收入10.7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12%;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390元,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增长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5亿元,增长2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出口创汇增长15%。

    完成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

    1、新建东湖区社区服务中心;

    2、实施八一公园局部改造建设工程;

    3、建立智障残疾人“庇护工厂”;

    4、建设一个农民公寓小区;

    5、新建南昌市阳明学校;

    6、建设二个绿地广场;

    7、建立1个精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3个社区计划免疫接种站;

    8、新建东湖区老年人活动中心、东湖区社会福利院分院,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工程;

    9、实施包家路、四经路等26条道路综合改造工程;

    10、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改造豫章后街社区、右营街社区等居民生活区排污管网,改建8座“城中村”旱厕为水冲式厕所。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我们要着力做好9个方面的工作:

    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要按照做精做细、做优做特、做强做大的原则,大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增强产业提升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创造新的发展动力

    要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作用,以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为目标,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全方位推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一是编制发展规划。结合东湖区“十一五”规划,高水平地编制好《东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明确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针、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对策措施,确立加速发展的科学道路。二是强化载体建设。在巩固发展已有商业专业特色街区的基础上,今年要“重点打造两条路、完善提升五条街”,即按照建设集商务、餐饮、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次中心的要求,强化对改造建成后的阳明东路、青山路服务业项目的规划培育和引导,并使之与洪都北大道景观商业街相互照应,连体成片,形成集聚辐射效应。同时大力推进胜利路步行街、福州路餐饮休闲娱乐街、民德路休闲娱乐街、叠山路金融服务街、象山北路购物娱乐街等商业街区的建设,完成建德观品牌小吃街牌楼建设,通过完善服务功能,引入名优品牌,丰富文化内涵,集聚人气商气,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档次和发展规模。要加紧推进胜利广场、时代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构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三是突出重点领域。要充分发挥区位条件良好、科教资源丰富、发展基础深厚的比较优势,以商贸流通、旅游会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教育六大类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依托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落实扶持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加快构建高增值、多层次、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大力促进个私民营经济,增强新的发展活力

    要进一步激发民力,调动民智,集聚民资,鼓励群众多创业,企业再创业,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形成东湖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积极宣传,营造氛围。有针对性地在企业开展“艰苦创业、诚信立业”、在机关开展“支持创业、服务创业、投身创业”、在群众中开展“创业有功、致富光荣”活动,进一步在全区营造“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多方扶持,优化服务。进一步做大区个私民营企业担保公司,筹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狠抓全民创业各项政策措施的严格落实,提高政策扶持的“含金量”。加强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建设,发挥其在行业规划、行业自律、行业服务、沟通政企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运用技术创新、品牌战略、资本运营、联合兼并等手段,加速规模扩张,提升经营质量,提高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在全区形成一批有市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个私民营企业。

    二、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紧扣“楼宇里面抓经济、街道两旁做文章”的工作思路,以税源经济为中心,以楼宇经济为重点,以项目为支撑,以服务为根本,不断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跨越。

    要在提高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挖掘存量资源,精心打造楼宇经济平台,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地驻昌机构以及金融、软件、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入驻我区,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效应的商业楼宇,突破资源“瓶颈”,走内涵扩张的路子,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质量。要围绕税源抓招商,突出引进一批优质税源性招商项目,以税选商,选商引资,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对财政增收的贡献率。要在引进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及其它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完善招商项目库建设,形成签约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充分宣传推介胜利广场、时代广场等重点工程,精心策划一批吸引力大、拉动力强的大项目,以招大商促进大发展。要在项目落户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竣工项目抓产出”的要求,对每一个项目都要建立起“跟进式服务、保姆式服务”的运作协调机制,加大对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督查力度,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招商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行专业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产业招商等多种富有实效的招商方式,不断扩大东湖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发挥驻上海经济联络处作用,尽快使“主动接轨大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的招商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步伐

    要继续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推进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扎实推进区属企业改革。以解决改革成本筹措和职工安置问题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工口和商口两条战线的区属企业改革,加强改制企业的审计、评估工作,确保区属企业改革有力、有效、有序推进。二是深入推进街道社区体制改革。按照“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人性化”要求,进一步推进街道社区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创新,提高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快街道财政所运作,规范税收分成和转移支付工作机制,充分调动街道协税护税、涵养税源的积极性。按照街区改革要求,实行房管所条块双重管理,分类推行社区物业管理。三是及时跟进各项配套改革。深入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配置,提高效率,激发活力,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我区城市基础设施、环保、科教文卫体等领域的投资建设,解决城市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大力构建现代化精品城区

    继续以“文明南昌行动”为抓手,以创建“四城”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长效管理,不断改善城区面貌,优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区品位。

    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富大有堤至青山路的规划七路,优化城北地区路网结构。综合改造包家路、四经路等26条道路,全面改造豫章后街社区、右营街社区等居民生活区排污管网,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公厕2座。实行规划建绿、园区辟绿、拆房扩绿、街道补绿、单位增绿等多层次的绿化工作格局,力争完成二七北路(南段)等14条道路的绿化工程,建设2个绿地广场,搞好八一公园局部改造,抓好铁线湖公园建设,着力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要深化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深入推进“文明南昌行动”,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建立完善市容环境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提高环卫作业质量。加强街道行政执法中队建设,发挥街道“以块为主”的综合协调作用,形成管理、监督、执法良性互动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要加大对“城中村”改造力度。切实做好江中置业—“新洪洲”等一批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农房拆迁安置工作。抓好农民公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严格落实农房产权产籍管理制度,坚决取缔违章搭建农房现象。改建旱厕8座,完成6个村1/3的土路硬化,亮化绿化部分村级道路,基本实现各村无旱厕、主要道路无裸土,加快“城中村”城市化进程。

    五、巩固基础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要始终坚持“全省示范、全市领先”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基础,优化功能,深化内涵,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四位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逐步实行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议行分设”,不断增强社区的自治力、凝聚力和辐射力。

    夯实社区基础建设。以社区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和服务设施,努力提升一批低星级社区,精心打造一批高星级社区。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着力抓好东湖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构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初步建成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居委会服务站为主体、社会服务实体为支撑的社区服务网络架构,开通呼叫热线和社区服务网站,为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区服务。

    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活

    要把扩大就业、困难群体救助作为民心工程,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解决好,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积极落实扩大就业、缓解失业、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推进就业、维权服务向社区延伸。以发展社区服务业和非正规就业为重点,大力挖掘岗位开发潜力。扩大信用社区小额贷款发放面,积极开展“4050”人员再就业援助,提高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水平,重点做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创业社区”和帮扶“零就业家庭”为中心的“二社区一家庭”工作。

    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保资金征缴、清欠力度,逐步扩大费源、做实费基,提高社保基金支撑能力。努力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力争参保人数有新的增长。健全区、街、居三级低保评议机构,完善低保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低保”新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全力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以低保救助为核心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及覆盖面。积极开展争创全国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区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工作,新建东湖区老年人活动中心、东湖区社会福利院分院,构建区服务中心、街道服务所、社区服务站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开展多样式养老服务示范活动。依托培智学校,建立智障残疾人“庇护工厂”,进一步完善扶残助残措施。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建立经常性的筹资途径,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困难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就医就学等问题。

    七、注重统筹兼顾,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社会和人文基础,提供充实的文化底蕴、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做好人才资源普查工作,完善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机制,构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高地。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强院地、院企合作,引进转化科技成果,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继续实施“名校、名师、名科”工程,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内涵发展,打造东湖教育品牌。高标准新建阳明学校,做好七里小学与南昌发电厂子弟学校的合并工作,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构建终身教育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大力推进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积极发挥体育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文明公民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城区文明程度。积极创建全国先进文化县区,精心打造1—2个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加强对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进一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筹建一个精品社区卫生服务站,培育社区卫生服务精品亮点,启动董家窑、八一桥、大院街办社区计划免疫接种站建设;认真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新机制,打造计划生育“半小时”服务圈,严厉查处和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行为,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进一步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努力争创省、市“双拥”模范区“五连冠”。进一步加大民兵预备役工作力度,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做好“东湖区妇女儿童十年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促进审计、档案、老龄、红十字会、人防及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进步。

    八、着眼大局稳定,打造法治平安东湖

    以服务经济大局,建设“平安东湖”为目标,突出抓好民主法制建设,营造更加稳定、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坚持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工作的制度,重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和“五五”普法启动工作,继续完善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铺开综治社区进驻工作,继续构建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全民安全意识宣传培训,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整改长效机制,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和消防事故的发生。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实施“三联(联合接待、联席研究、联动处置)处置法”和信访听证会制度,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及时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努力降低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的发生率。

    九、规范政府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十一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当好人民的公仆。

    不断提高勤政务实的能力,建设责任政府。政府各部门要着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和企业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建设服务政府。巩固机关“效能年”建设和“双评”活动成果,继续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完善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功能,打造“一门式”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程序,继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建设廉洁政府。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作用,切实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树立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东湖的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快的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风,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为构建繁荣和谐进步的东湖区而努力奋斗!

    手机扫码浏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东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南昌东湖网站    电话:0791-86221407

    赣ICP备05005744号-2    网站标识码:3601020001    赣公网安备36010202000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