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微博
  • 繁体字
  • 索引号: c365109-0303-2020-0001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东湖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0-01-03 13:29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分享到:
    以“三生融合”开启东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新征程
    • 浏览量:
    • 【字体:     

    一、客观总结去年成绩,不断增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信心决心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市委“十个大抓”既定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困境中砥砺奋进,统筹推进强产业、兴城市、惠民生、促改革、扩开放、谋创新、优生态、防风险、保稳定、抓党建等中心工作,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1.强产业攻项目,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强攻产业不动摇,紧盯项目不放松,高效率、高标准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主要指标稳中有进。2019年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0.62亿元,同比增长7.5%;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2.27亿元,同比增长1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0亿元,同比增长10.5%。财政总收入(省口径)累计完成81.4亿元,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3.7%。根据最新数据反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增速第四,较同期上升三个位次。二是项目建设强势快进。2019年计划实施50个总投资471.21亿元的重大重点项目,全年共开工项目40个,累计完成投资62.98亿元,投资完成率101%,项目开工率、投资量、投资完成率均创历年新高。苏宁广场、招商东湖意库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国资澜湖总部大厦、八一馆地铁商业百盛综合体、新地商务中心、启明星辰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即将竣工投产。扎实推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了夜东湖·蛤蟆街、南昌蓝海夜食代等夜市街区,夜间经济活力不断迸发。三是产业集聚势头强劲。通过持之以恒抓招商、攻项目,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4.7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去年同期0.13:7.99:91.88调整为0.12:7.91:91.97,服务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92.0%,三产贡献率持续提升,圆满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详实数据参考。

    2.强功能优环境,城市品质跃上更高台阶。紧紧围绕“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上台阶”工作部署,紧盯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和弱项,高标准完善城市功能设施,管优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品质跃上更高台阶。一是拆出了发展新空间扎实推进旧改“净地行动”,积极稳妥处置了房屋征迁涉法涉诉案件271件,全面加大殷家巷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力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24个,遗留问题总数由2019年初的260个降至目前的136个,为旧改以来历年之最。全年共完成青山南路一号等5个地块5.1万平方米、530户的房屋征迁任务,创造了青山南路登月食品厂地块张贴预征收公告一周内100%领取搬迁序号、青山南路一号地块张贴房屋评估价当天100%签约兑付的好成绩。二是建出了城市新形象随着一批重点城建项目的实施,城区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2019年投资2.56亿元实施55个“六改”项目,完成渊明北路等15条背街小巷“白改黑”,完成10个社区“旧改新”,高标准完成南湖、北湖两个老旧社区升级改造,因地制宜完成二经路等19条主次干道“绿改彩”项目,新建宪法广场、上营坊小游园,投入1239万元新建公厕25座。建成品质优、功能全、环境好的七里嘉和农贸市场。以贤士湖水环境治理为样板,投入3000万元实施东、南、北湖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改善东、南、北湖水体水质,构建起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水生态系统,尤其是全面升级沿湖廊桥栈道,改善了东湖沿岸环境、拓宽了公共休闲空间。三是管出了环境新标杆不断深化“马路本色”行动、共享单车管理、垃圾分类、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尤其是排除万难在全市率先关停盘踞赣江流域20余年的13个非法码头,清理迁移滕王阁、洪都大桥周边水域趸船16艘,实现非法码头由“乱”到“治”转变,行业治乱得到中央督导组和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大力推行殡葬改革,共迁坟8198管,进一步树立丧葬文明新风。在“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暨城市功能与品质评比中第一季度第一名、第二季度第二名,在全市文明创建“工作成效大评比”五轮评比中获得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农贸市场、马路本色、垃圾分类、垃圾广告整治等考核均排名全市前列。

    3.强动力激活力,改革开放得到深度拓展。坚持以改革增添发展动力,以开放激发经济活力,发展红利持续释放。一是改革步伐越走越深。2019年七大领域80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全区212项行政审批事项,9项实现“一次不跑”,69项实现“只跑一次”,67项实现“少跑一次”,其中社保、医保等46项涉民涉企密切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全年新增企业1485户,注册资本114.35亿元,同比增长39.45%。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东控集团正式成立。二是开放成效越来越好。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大,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内资70.47亿元,同比增长20%;利用省外资金项目进资51.84亿元,同比增长20%。截止去年11月,全区27个经济责任单位累计外出招商132批次,对接客商523批次,共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164个。成功举办了东湖区“三请三回”暨现代服务业(上海)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12个,投资总额128亿元。三是服务环境越创越优。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截止去年11月,减税5.98亿元,涉及14.6万户次,让企业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效果突出,税务局自主研发的“征管资料电子化、电子印章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企业办税缴费“一次不跑”和“最多跑一次”。区市监局推行网上电子化登记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电子营业执照,以“键对键”代替“面对面”。多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辖区小微企业取得1亿元担保额度,帮助11家企业融资近5.6亿元。

    4.强保障添福祉,民生改善交出精彩答卷。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尺,坚持不懈惠民生、添福祉。一是民生投入更有力度。坚持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工程优先安排、民生需求优先满足,确保民生投入比例不降、增速不减。截止去年11月,全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19.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5%。二是民生实事更有温度。全面落实城镇各项奖补政策,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救助金3118.8万元,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3876万元。稳步推进“时间银行”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工作,总行建设基本完成,手机APP全面上线,创新开发“时间银行·幸福食堂”子项目并正式投入运营6个。截止目前,共有7202名志愿者参与到“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助老活动4875次,服务时长达11.8万小时。全面完成9个“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共计争取上级学前教育奖补资金1593.37万元,49所普惠性幼儿园完成认定,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达到92.3%,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三是平安建设更有强度。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止目前,中央督导组下发的97条线索、全国扫黑办12337平台下发的12条线索、省市扫黑办交办的12条线索已全部办结。全区共侦破九大类涉黑涉恶案件58起,刑拘293人、批捕183人、起诉163人,打掉涉恶犯罪集团1个、涉恶团伙1个。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实践”主题宣介会、南昌国际军乐节、2019南昌国际马拉松比赛等重要时间节点维稳工作。

    5.强基础创特色,党的建设书写崭新篇章。坚决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推进管党治党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共开展专题研讨240余次,组织党代表下基层宣讲484场,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2000余次,推动全区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把整改成效作为检验主题教育的标尺,完成172个问题销号整改,一批掣肘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急难盼愁的问题得到化解。在中央第六巡回督导组调研督导南昌主题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光明社区书记分别代表县区、社区层面作经验发言,我区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得到中央督导组组长充分肯定。原创歌曲《下沙窝的这朵花》,在全市主题教育读书班中广泛传唱,并得到了央广网、人民网等媒体广泛关注。二是基层组织筑牢夯实。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年”活动,安排1100余万元用于打造5个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建强,1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两新”党组织全部整改到位,选优配强村党组书记和“两委”干部,21个村党组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全部配齐。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党建研究论文《东湖区构筑“五纵五横”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率先建立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五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被市委组织部向全市推介,并受到了中组部组织二局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党员电教片《点亮一盏希望的灯》《幸福食堂》在全市电教片观摩评选活动中包揽前两名,双双荣获专题片一等奖。三是反腐倡廉高压推进。去年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同志深入我区纪委视察调研,对我区探索“三不”一体推进实践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我区纪检监察干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严管厚爱,坚持精准问责,发挥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作用。一年来,在赵乐际同志的勉励下,我们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压紧压实“两个责任”,紧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基层微腐败、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等重点领域开展追责问责。全年开展谈话函询135件,立案审查74件,党内问责55起,通报曝光103起。运用“四种形态”处理226人次,增长18.9%,分别占比68.6%、16.8%、6.2%、8.4%。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1起,处理53人,查处基层滥发津补贴问题23个,有效遏制“四风”反弹回潮。四是宣传引导正向激励。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完成东湖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完成区、街道(镇、管理处)、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挂牌,在此基础上全力打造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基地、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学习强国》总上线人数达5.7万人,全市排名第二。运营一年的全省首个“公办民助”博物馆--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已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超3.2万人。区纪委区监委原创制作的微电影《变色》获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廉洁南昌”微电影比赛一等奖,并收录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出版的《廉政微电影(江西南昌篇)》,在南昌地铁2号线“廉文化”主题列车循环播放宣传。借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广场投入使用契机,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维护了宪法权威、提高了法治观念、弘扬了宪法精神。结合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把“三风”活动融入群众,深入开展“东湖文明日”“9631走访活动”,以接地气的形式吸引群众、以连民心的内容感染群众,扩大文明创建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制作推送系列微视频《东湖,文明有我》,深入挖掘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事迹,不断涵养良好社会风气。五是民主建设凝聚合力。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政治协商民主等工作全面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更加凸显,扎实推进中央宗教督查整改工作,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壮大,党管武装、军民融合等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为推动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一年来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巨大鼓舞,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关心支持,得益于全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为东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辩证看待当前形势,准确把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机遇挑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此特殊节点和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对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东湖发展形势进行全面审视、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机遇分析得更精准一些、把目标制定得更明确一些。

    ---形势依旧严峻,当前,受区位边缘化、产业空心化、竞争白热化“三化叠加”之困,东湖已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今后,遇到的情况只会更复杂、面临的问题只会更棘手、迎接的挑战只会更艰巨,倘若我们缺乏砥砺前行的决心,稳的局面就会被打破,进的势头就会被打断。一是主要指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差距。以目前最新反馈数据来看,部分指标下滑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等客观因素叠加影响。去年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较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全市排位由第九跌至倒数第一;受减税降费政策大环境影响,全年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7%、3.7%,虽圆满完成年初市、区两级确定目标任务,但随着后续财源不足、支出刚性增长,今年必须要扎紧“裤腰带”过苦日子。二是政府回应与群众高品质诉求有差距。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提升,我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全面显现,停车难、交通堵、设施差等问题也愈发突出。比如,城建资金缺口依然很大,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基本是“老账未清,又添新债”。三是干部作风与新时代目标需求有差距。近年来,尽管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怕慢假庸散”大整治行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确实有了明显转变,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比,问题依然突出,差距依然较大。比如,有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讨价还价,服务基层人民群众拖拖沓沓,工作内容出现交叉相互扯皮;少数领导干部怕担责、怕问责,遇事“难”字当头、“退”字当先,“等靠要”思想严重,结果只会是等掉了机遇,靠出了惰性,要来了平庸。

    ---机遇依然很多,面对机遇,我们必须坚持抢抓政策的红利、挖掘自身的底蕴、发挥干群的智慧、坚定发展的信心,努力实现进位赶超、展现更大作为。一是我们有保持的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并提出要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省会发展,出台大南昌都市圈发展方案,制定若干用地、用钱、用人、用能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市里始终坚持“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六夜”经济挖掘夜间消费潜力,这些积极信号、利好政策都将为我区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二是我们有提升的潜力。东湖“功能性衰退”问题日益显现,尽管导致行政中心职能逐步被取代,商业中心地位日益被削弱,但东湖千年底蕴只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而历久弥新,江南名楼滕王阁、千年古刹佑民寺等这些无不是南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最佳注脚,也是这座城市血脉中的文化之魂,都为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扎实基础。从外部因素分析,全市“十纵十横、三环多射”干线路网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洪都、沿江快速路的建成通车,主干道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主城区区位交通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地铁1号线、2号线全线运行,3号线、4号线稳步推进,搭上地铁经济这辆顺风车,将给东湖带来新的人流、物流。从内部要素分析,东湖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中心,优势地位依旧遥遥领先,数据显示我区教育业、卫生业、文化艺术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一直走在前列2017年我们的教育业、卫生业、文化艺术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分别为18.4%61.7%66.3%,稳居全市第一,其中卫生业、文化艺术业占绝对优势)。我相信,这些资源优势势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转化为经济优势,区位优势也同样会转化为发展优势。三是我们有实现的空间。要实现指标争先进位、东湖跨越发展,关键靠实体经济,主要是项目支撑,盘活现有土地、空间就势在必行,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有一些优质载体、平台可承载产业发展。首先,腾出了足够的空间,通过这些年的旧改征迁,手握196亩的土地可供产业招商。其次,拥有了优质的楼宇,央央春天投资大厦、国资澜湖总部大厦等一批特色楼宇集群发展,之后还将推出新地商务中心、八一馆地铁商业百盛综合体等一批高端商务楼宇,目前全区拥有亿元税收楼宇2栋、千万元12栋,楼宇总建筑面积、商务面积分别达到59.32万㎡、44.65万㎡。这些都是极具市场辐射力和产业集聚力的品质物业,栽下这些“优质梧桐树”,终将“引得凤凰来”。

    通过三年多的发展实践和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为破解东湖“三化叠加”的困顿之局,区委常委会认真讨论,确定202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进一步重组要素、重聚动能、重塑环境,以东湖“三生融合”发展彰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开启生产更加高质、生活更具品质、生态更为优质的东湖发展新征程。

    基于工作要求和当前形势,本着跳起来摘桃子原则,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7.6%-8.1%之间;财政总收入增长4.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0%。

    完成以上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以高质生产驱动三生融合我们要立足东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放大产业边界、推进产业重组、优化运行模式,加快建立配套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产业链条,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的发展格局。发展过程中既要稳住投资拉力,更要激发创新活力,做到“有效投资只增不减,创新驱动只强不弱”;既要多点发力优化产业结构,更要重点突破做强优势产业,做到“优质产业铺天盖地,支柱产业顶天立地”。

    二是以品质生活带动三生融合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环境整治和公共设施完善,使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以优质生态推动三生融合我们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推动城区环境持续改善,配合市委加快扬子洲地区规划出台,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人文空间。同时,从传承历史文脉出发,坚持修旧如故,全面激活“老南昌”记忆,再现“古豫章”神韵,促进城市与自然相融,文化与产业共生。

    三、聚焦今年工作重点,坚定不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凝聚各方力量,紧扣强产业、兴城市、惠民生、促改革、扩开放、谋创新、优生态、抓党建等中心工作,推动东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实现新突破。

    1.在产业升级上谋深谋远,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兴区的源泉。要始终坚持“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思路,持之以恒强攻产业、做旺服务业,把抓好项目、引大项目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打造东湖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明方向。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民生领域仍存短板等重点难点问题上理清思路、寻求突破。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以扬子洲地区建设为机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优势,合理运用旧改地块、地铁上盖物业等发展空间载体,制定一套落地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幸福产业,逐步构建起以文创旅游、健康颐养、教育培训、现代商贸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项目建设筑根基。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在项目选择上注重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力促形成项目投产一批、建设一批、规划和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不断优化前期工作服务保障、强力推动项目报建手续,重点推进苏宁广场、沁庐旅生活广场、江旅都市方舟、赣电沿江商务中心、城泰商业中心、中骏世界城等项目。加强项目日常调度,按照“有限资源保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积极破解土地、资金等制约瓶颈,对投资额大、拉动力强的在谈或待批大项目,积极主动抓好跟踪落实,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已发生的问题快速处置,未发生的问题提前谋划,尽一切努力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产生实效。三是深化招商引资添后劲。围绕产业集群抓招商,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分析梳理全区重点产业链条,按照“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强什么增什么”的原则,绘制招商图、列出作战表、找准发力点,主动寻求与世界五百强、国内二百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的战略合作,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理念转变抓招商,加强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的融合,从单纯引才、单纯招商,向“人、财、项目”打包引进的模式转变,形成“团队+技术+资本”的招商新模式,在引进资金、项目的同时,力争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团队、搞活一个产业。

    2.在城市更新上聚焦聚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新环境。坚定不移推进“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紧盯城市建管“进一流、创特色”目标,挖掘文脉树品牌,彰显特色提品质,全力打造古今辉映、水绿交融、生态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区。一是要传承历史文脉。拆旧建新要突出文脉延续,坚持高端顶层设计,着手编制西起抚河路、东至八一大道、北起阳明路、南至中山路四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利用规划,系统梳理历史记忆,重塑文化基因,科学开发利用。要重点围绕百花洲历史文化景区打造,在完成佑民寺、东南北湖水治理和周边景观改造的基础上,加快打造环湖路咖啡文化街、苏圃路夜市经济街区、八一公园内梁书美术馆,同步串联滕王阁、贺龙指挥部、杏花楼等现有景点,形成以“文化之旅”为核心的东湖人文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全力推进东湖优美自然风貌与深厚历史文化的完美交融。二是要补齐设施短板。坚持“设计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精细”的理念,继续实施“六改”建设,扎实做好清朝、民国建筑保护,稳步推进爱国路92号、江西造纸厂家属生活区等15个老旧小区“旧改新”,全面启动叠山路(八一大道至象山北路段)建筑立面综合改造工程,全力协助推进象山路、民德路等城市主干道改造提升以及沿江中北大道、英雄大桥东互通立交等市级重大工程。积极落实《南昌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三年行动》,建设八一公园等7个公共停车场,预计新增泊位1200个。要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创新开展“物业管理企业红黑榜”“经营户文明等级评定”试点工作,持续开展东湖文明日和“三风”活动,全面弘扬清风正气,进一步提高居民素养,提升城市文明和宜居指数。三是要改善人居环境。树立“一座城市就是一座公园”的理念,积极落实市里沿江北快速路赣江风光带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建筑屋顶、建筑墙体、桥梁桥体等立体绿化,打造一批生态廊道,增设一批“口袋公园”和“邮票绿地”,推动城市品质向景观化、多样化、色彩化提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抓好“四尘三烟三气两禁”治理,全面推进“马路本色”行动、执行“以克论净”标准,让蓝天永驻、让碧水长流、让净土芬芳,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城。

    3.在改革开放上走深走实,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坚持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发展和民生。一是要推动深层次改革。健全完善投融资平台,依托东控集团,统筹资源管理与利用,全面整合盘活区属国有资产。深入推进社会治理领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调整社区规模布局,打造幸福产业集群,不断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进民生福祉。二是要促进高水平开放。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大南昌都市圈等区域发展大格局,持续加强优质楼宇、特色园区等承载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好重大招商活动,推介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落实人才政策配套,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东湖,让更多优质人才在东湖落地生根,以更加先进的开放理念、更有实效的开放举措,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三是要做实全方位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多设“路标”、少设“路障”。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企业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实力度,聚焦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强化融资担保,密切政银企对接,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优化“一窗受理”“一枚印章管审批”“最多跑一次”“不打烊”等工作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4.在改善民生上尽心尽力,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始终围绕群众关切和期盼,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保住底线,解决好事关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让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一是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升民生倾斜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力争全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持续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力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二是要持续推进民生事业。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继续推进时间银行、幸福食堂、家庭医生签约建设,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力度。深入推进河湖长制长效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水安全环境治理,实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高标准建设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天骥校区,异地新建光明学校,缓解城北片区就学压力。因地制宜增加0-3岁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机构,满足群众多样化托育需求。三是要持续巩固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黑恶势力等突出违法犯罪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让“零警情”成为东湖居民生活常态。要持续深化平安东湖建设,全力做好扬子洲地区控违工作,稳步推进完工安置房交付。要扎实做好信访接待、领导包案、积案化解工作,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5.在治理创新上敢想敢为,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牢牢把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总要求,充分发挥“五治”融合作用,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力量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高效联通、上下贯通指挥体制。一是坚持以民为本,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始终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将人民群众置于区域社会治理的核心位置,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群众参与、激发人民活力。要不断拓宽倾听民声、集聚民智的沟通渠道,主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最大限度挖掘人民群众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要建立健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体系,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让政府、社会、公众各归其位、各担其责。要推进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机制,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二是坚持多措并举,推进社会治理能力专业化。以更加专业化的资源力量和工作方法,使社会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高效、更加智慧。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综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科学治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加快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治安防控智能化转型,不断增强政府决策部署的科学性、风险防控的精准性、打击犯罪的实效性。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一级,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三是坚持全区联动,推进社会治理格局多元化。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的社会共治同心圆,不断增强社会治理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好、统筹好各方职责,人大、政协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协助党委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巩固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推动形成齐心协力、步调一致的治理格局。

    6.在党的建设上善作善成,筑牢高质量发展新保障。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强化管党治党责任,紧扣中心工作,紧贴东湖实际,以善作善成姿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要持续性深化主题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当作一项持续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出长效,贯穿各项工作始终。要高标准推进主题教育后续工作落实,认真开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持续性抓好问题整改,针对检视、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聚焦群众关心的“小问题”“老问题”,坚持开门整改、源头整治,确保改彻底、出实效。积极探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把主题教育中东湖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总结好、巩固好,通过推动主题教育制度化,进一步提高全区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高标准锻造过硬队伍。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把好“忠诚”标准,强化干部思想洗礼,涵养干部政治定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东湖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要拓宽“成长”通道,探索打通干部流动通道、年龄通道、台阶通道机制,积极推进“四个一线”跟班锻炼工作,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旧城改造、信访维稳、开放型经济、重大重点项目工作一线经受锻炼、快速成长。要树立“实干”导向,用好高质量发展目标管理考核这个利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用起来,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三是要全方位推进固本强基。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落实基层减负行动,坚决整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断释放基层治理效能。要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选优配齐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抓实抓好“两新”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全域党建新格局。要继续深化“五纵五横”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建设,全面推广“五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加快共建共驻结对步伐,在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难点工作上集中发力,深挖潜力,打造更多的东湖党建品牌。四是要零容忍狠抓正风肃纪。推动正风肃纪与主题教育问题检视和问题整改相结合。持续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两个责任”,做细做优“廉洁南昌”四大专项行动,用好用活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好政治巡察“后半篇文章”,确保问题抓早抓小,整改落实落地。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四风”隐形变异动向,深化治理“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持续加大正风反腐力度,深化标本兼治,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有效机制,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手机扫码浏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东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南昌东湖网站    电话:0791-86221407

    赣ICP备05005744号-2    网站标识码:3601020001    赣公网安备36010202000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