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微博
  • 繁体字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要闻动态>媒体关注
    分享到:
    南昌日报头版:圆梦群众“微心愿” 办好百姓“暖心事”——东湖区推行精细化人性化基层治理打造“幸福东湖”
    • 时间: 2021-12-21 09:42
    • 来源: 东湖区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
    • 浏览量:
    • 【字体:     

    图片


    图片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来温暖人心,让百姓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今年以来,东湖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健全区、镇(街道、管理处)、村(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以基层民生需求为导向,广泛听取民意,线上线下齐发力,使基层治理更精细化、人性化,让“幸福东湖”触手可及。

    问需于民  线上线下聚民意

    “我看到阳明路那边好多座椅,我们小区这边比较少,我想社区多安装一些座椅。”“我们单元楼道灯很少,晚上回去不方便,我想社区帮我们安装电灯。”······近日,在东湖区豫章街道聆江社区举行的“转作风 顺民意”暖心实事工程征集会上,近30名社区代表汇聚一堂,畅所欲言。

    “黄大爷,您有什么心愿吗?”豫章街道江药社区书记熊飞霞来到居民黄定仪家中征集民意。

    “我想要一个可爱的小书包”“由于耳朵不好使,希望能有个助听器”“社区能不能安装些休闲椅”……在公园街道戴家巷社区,一棵特殊的“暖心心愿树”,写满了居民群众的微心愿。

    ······

    12月8日,东湖区启动民生实事意见征集活动,全区街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通过 “南昌东湖发布” 微信公众号留下了自己的“微心愿”。

    连日来,东湖区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征集,线下通过居民代表会议以及入户随访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民意,实现“线上全联通、线下全联系”,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与诉求,把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及时解纷止争,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消灭在初始阶段。社会基层治理的平台活力十足,极大程度提升了社会基层治理的效能。

    据了解,为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三问一说”工作法与基层民主协商机制相融合,东湖区在全区开展村(社区)“转作风  顺民意”暖心实事工程,首批投入财政资金1110万元,按每个村(社区)10万元的标准安排暖心实事项目经费,聚焦群众身边的“微环境”,精准对接民之所需,提供暖心细致服务,解决基层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贴近居民、贴近生活、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暖心实事,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全区征集民意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问计于民  多元主体齐参与

    基层治理不仅是社区治理,更重要的是形成并完善以党的领导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支撑的治理体系。今年以来,东湖区积极探索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法,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区、镇(街道、管理处)、村(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积极参与。

    百花洲街道火神庙社区中山城小区地处繁华的闹市,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卫生不如人意;小区业主与物业之间沟通不畅,与业委会之间隔阂较深。今年以来,火神庙社区党委充分发挥业委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作为小区改造当中的骨干核心力量,积极探索小区治理“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三自”新模式,不断完善小区自治功能。

    基层治理激活了群众参与性,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 广大党员、业主以“用心做小区事、用爱待小区人”的工作理念,逐步完善硬件建设、不断健全相关制度。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现在的小区一改往日面貌,安保工作走上正轨、环境卫生更加清洁、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有事多商量。”社区主任陈金香说,在小区改造当中,业委会党支部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并通过基层民主协商会,广泛听取业主们的意见和建议,补足了小区短板,满足了业主们的需求。

    杏苑社区位于永外正街120号,邻近城市主干道南京西路。小区内只有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4栋小楼,改造前其房体外墙和院子环境十分老旧,改造后原来坑坑洼洼的院子铺上了水泥地面,下水道淤泥清掏一空,低矮的破砖墙消失了,斑驳的围墙变成了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小区还多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永外荷苑”。“小区如何管理,政府的牵头推动是一个方面,居民群众的参与配合也很重要。”杏苑社区主任周莉芳说,小区居民多次召开会议,商议车辆停放、小区管理等事情,集思广益为小区治理献计献策。

    问效于民 群众来当裁判员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居民百姓说了算。东湖区把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以“效果明显不明显、群众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为衡量标准,让群众当裁判员。近日,记者走访了东湖区多个社区,了解社区居民对于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满意度。

    百花洲街道杨家厂社区于今年11月完成特色楼院微改造,将老旧的小区改造成可在楼道健身的“健身楼”,可在楼道共享日常用品的“便民楼”。

    胡建萍从上世纪末就居住在杨家厂社区,对于社区的变化,她十分满意。“相比在健身房花钱、花时间,上下楼梯健身方便又省钱。”胡建萍女士说,她还报名了社区开办的空竹培训班,每天早晨在家门口的庭院里学习抖空竹。舒伟克在此生活了三十余年,起初对一些居民将私有物品放置在楼道口,占据公共空间颇有微词。时间久了,他自己也会时不时将家中物品放在楼道中。得知社区在楼道口安装了一个便民柜,舒伟克举双手赞成。

    彭家桥街道北京西路社区的留盔路11号居民楼完成微改造,主要涉及路面硬化、墙体粉刷、线缆整理等。洁白的围墙、宽阔的庭院、平整的水泥路,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刘冯珍是原南昌市广告装潢印刷厂厂长,从工作到退休,她一直住在留盔路11号,一住就是近40年。“最早,门前这块空地是个池塘,环境很好。”刘冯珍告诉记者,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差。社区没有照明灯、道路积水成泥、地上杂草丛生、电线乱得像蜘蛛网······给居民的衣食住行带来不少麻烦。“改造后的环境太好了,感谢党和政府,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经常上门,了解我们的需求,让我们可以尽情享受这温暖的阳光。”刘冯珍说。

    周伟  陈孝 本报记者 李天荣

    手机扫码浏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东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南昌东湖网站    电话:0791-86221407

    赣ICP备05005744号-2    网站标识码:3601020001    赣公网安备36010202000097号